首页 > 电子

阻抗公式如何选择?参考平面如何确定?

应如何选择?阻抗公式,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如何匹配,pcb参考地平面的主要作用阻抗参考面和从电流回路的角度来说,参考平面承载着信号的返回电流很多人对于PCB走线的参考平面感到迷惑,经常有人问:对于内层走线,如果走线一侧是VCC,另一侧是GND,那么哪个是参考平面。

1、同轴线的阻抗为什么一般为50或75欧

只是一个选择,和电路可实现性有点关系。大家在长期的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个规范,上升到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有了标准,大家都以标准为参数去设计制作器件等,那么后人在设计电路的时候就要遵循这个标准了。比如你设计一个不是50欧姆或不是75欧姆的电路,你就买不到与其匹配的电缆,或其它零件,你怎么实现你的电路?所以要遵循标准。这个50欧姆肯定和制造有关,如介质的介电常数,尺寸等。

1.同轴视频线为什么要叫75欧姆馈线75欧姆是指馈线的阻抗匹配值,因为馈线会有信号衰减,阻抗匹配的目的就是让微波信号尽可能的以最大值传输到终端。具体你可以详细了解阻抗匹配的相关资料。2.什么叫阻抗匹配阻抗匹配(Impedancematching)是微波电子学里的一部分,主要用于传输线上,来达至所有高频的微波信号皆能传至负载点的目的,不会有信号反射回来源点,从而提升能源效益。

2、...差分阻抗100欧

DDR2芯片手册上有,一般使用50欧,差分100欧,刚做了一款ARM板,DDR2阻抗控制为50欧。是否应该先考虑差分阻抗再考虑单端阻抗,使用100欧,用polarSI9000计算叠层呢?这样对不对,请指教。差分阻抗:Zdiff2*Z0(1.48*e.96*S/H)微带线Z0是特征阻抗也就是差分线的单端阻抗,根据Z0确定了PCB叠层结构,走线跟参考平面的高度H就定下来了,然后再根据Zdiff,Z0,H就可以得出线间距S。

3、阻抗(物理量

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电路中的电流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阻抗常用Z表示,是一个复数,实部称为电阻,虚部称为电抗,其中电容在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称为感抗,电容和电感在电路中对交流电引起的阻碍作用总称为电抗。阻抗的单位是欧姆。阻抗的概念不仅存在与电路中,在力学的振动系统中也有涉及。

电学解释,力学解释,阻抗公式,生活中的“阻抗”,阻抗匹配技术,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匹配的概念,如何匹配,相关研究,名词解释电学解释阻抗是表示元件性能或一段电路电性能的物理量。交流电路中一段无源电路两端电压峰值(或有效值)Um与通过该电路电流峰值(或有效值)Im之比称为阻抗,用z表示,单位为欧姆(Ω)。在U一定的情况下,z越大则I越小,阻抗对电流有限制的作用。

4、...电桥的桥臂是否可以任意选择不同性质的阻抗元件组成?应如何选择?

电容,电感,电阻对相位改变不同。注意相位问题就比较简单了。不能。如果相邻两臂接入纯电阻,则另相邻两臂也必须接入相同性质的阻抗。若被测对象Zx是电容,则相邻桥臂Z3也必须是电容;若被测Zx是电感,则Z3也应是电感,如果相对桥臂接入纯电阻,则另外相对两桥必须为异性阻抗。若被测对象Zx为电容,则相对桥臂Z2必须是电感,如果Zx是电感,则Z2必须是电容。

测量时,各种仪器设备应合理布置,尽可能消除磁场对电桥平衡条件所产生的影响。在电桥电路中安装屏蔽时,应按照电桥说明书的要求将其接到电路的适当地点,并予以接地。使用接有电子管放大器的指零仪或耳机时,在接放大器之前应将灵敏度调节器置于灵敏度最低位置,在电桥逐渐接近平衡状态时,渐渐地提高其灵敏度,直到在最高灵敏度下实现电桥平衡为止。

5、阻抗板的阻抗控制

印制电路板上导线的特性阻抗是电路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在高频电路的PCB设计中,必须考虑导线的特性阻抗和器件或信号所要求的特性阻抗是否一致,是否匹配。因此,在PCB设计的可靠性设计中有两个概念是必须注意的。一、阻抗控制阻抗控制,指在一高频信号之下,某一线路层对其参考层,其信号在传输中产生的“阻力”须控制在额定范围,方可保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失真。

即阻抗匹配。二、阻抗与什么因素有关?那么,线路板的阻抗与什么因素相关?从PCB制造的角度来讲,影响阻抗和关键因素主要有:-线宽(w),线宽增加阻抗变小。-线距(s),距离增加阻抗增大。-线厚(t),线厚增加阻抗变小。-介质厚度(h),介质厚度越大,阻抗越大。-介质常数(Dk),介电常数越大,阻抗越小。注:其实阻焊也对阻抗有影响,只是由于阻焊层贴在介质上,导致介电常数增大,将此归于介电常数的影响,阻抗值大约会相应减少4%。

6、pcb参考地平面的主要作用阻抗参考面和

从电流回路的角度来说,参考平面承载着信号的返回电流很多人对于PCB走线的参考平面感到迷惑,经常有人问:对于内层走线,如果走线一侧是VCC,另一侧是GND,那么哪个是参考平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对了解传输线的概念。我们知道,必须使用传输线来分析PCB上的信号传输,才能解释高速电路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最简单的传输线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信号路径、参考路径(也称为返回路径)。

从电磁波传输的角度来讲,信号路径和参考路径一道构成了一个特殊物理结构,电磁波在这个结构中传输。从电流回路角度来讲,信号路径承载信号电流,参考路径承载返回电流,因此参考路径也称为返回路径,对于PCB上的表层走线,走线和下面的平面层共同构成了电磁波传输的物理环境。这里,走线下面的平面到底是什么网络属性无所谓,VCC、GND、甚至是没有网络的孤立铜皮,都可以构成这样的电磁波传输环境,关键在于下面的平面是导体,这就够了。

保存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