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模式,自动化制造系统。柔性制造是利用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等新一代制造技术,实现生产方式、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的自适应、可变化和智能化的制造方式,它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产品变化和生产环境等因素,灵活调整生产线上的设备、流程和人员的工作任务,满足批量定制、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等不同的生产要求,柔性制造已经成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新趋势,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柔性制造,需要依托AI、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化生产设备等先进技术,为制造企业带来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柔性制造的模式其实广泛存在,比如定制,这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以需定产的方式对立的是传统大规模量产的生产模式。在柔性制造中,考验的是生产线和供应链的反应速度。比如在电子商务领域兴起的C2BC2P2B等模式体现的正是柔性制造的精髓所在。
1、生产系统柔性的生产柔性的内容生产系统的柔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机器柔性:当要求生产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产品时,机器随产品品种变化而加工不同的零件的难易程度。工艺柔性:工艺柔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工艺流程不变时生产系统自身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的能力;二是生产制造系统内部为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而改变相应工艺的难易程度。产品柔性:生产系统能够根据市场要要求非常经济地生产出新产品的能力。
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能力。生产能力柔性:当生产量改变时,系统也能很经济地进行能力的调整。对于根据订货组织生产的制造系统而言,这一点特别重要。扩展柔性:当生产需要时,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系统结构、增加模块,构成一个更大系统的能力。运行柔性:利用不同的机器、材料、工艺流程来生产一系统产品的能力和同样的产品换用不同工序加工的能力。
2、如何提高柔性系统的生产率?柔性制造系统指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这种“柔性”,指能自动调整并实现一定范围内多种工件的成批高效生产。比如一般的生产线是专门为某一种特定的零件(如轿车的直列四缸箱箱体),而柔性制造系统可以制造更多的类型,如六缸、八缸,直列的或V形的。柔性自动化系统可以同时提高工业柔性和生产效率。柔性生产线是把多台可以调整的机床(多为专用机床)联结起来,配以自动运送装置组成的生产线。
从上个世纪50年代,第一台数字控制铣床诞生后,70年代初柔性自动化进入了生产实用阶段。几十年来,从单台数控机床的应用逐渐发展到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柔性生产线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使柔性自动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内柔性生产线起步较晚,现在几家大型柔性生产线也都是利用国外知名企业的数控系统,比如SINUMERIK840D等。